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通讯员刘浩
在数字化赋能基层治理的浪潮下,新兴镇洪湖村省派第一书记夏斌聚焦村民需求,牵头推出了民意“码上说”、实事“码上办”双码平台。通过组织力量梳理村民诉求痛点,协调村“两委”完善平台功能与运行机制,让这一“指尖治理”方式逐步发挥作用,助力打通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米”,以扎实举措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。
分类梳理,搭建“码上说”“码上办”服务平台

洪湖村聚焦村民需求痛点,构建三类精准服务矩阵。一是“民情说事码”。村民扫码即可提交矛盾纠纷、政策咨询、环境整治等11类民生诉求,实现“家中坐、问题即时传”。参考先进地区经验,设置“咨询”“求助”“投诉”“建议”四大高频问题标签,占比达90%,确保分类精准。二是“阳光监督码”。依托“清廉村居”平台整合村级党务、财务、事务信息,村民可实时查看“三务”公开、小微权力清单、对外签订合同等30余项内容,权力运行全程“晒在阳光下”。通过扫码监督,推动村务12345工单下降16%。三是“返乡服务码”。对接在外务工人员需求,提供返乡登记、本地招聘、远程村务办理等一站式服务,破解游子“离村难管事”困境。平台以“一户一码”形式赋码到人,村民微信扫一扫即可直达服务入口,无需注册验证,操作门槛近乎为零。
细化流程,提升“码上说”“码上办”服务效能

建立闭环响应机制,确保“民呼必应、接诉即办”。一是分级响应“1351”限时办结制。简易事项(如垃圾清运)1天内现场解决;一般事项(如政策咨询)3天答复;复杂事项(如土地纠纷)5天制定方案;重大难题由镇村干部包案领办,1个月内攻坚化解。二是三级联动处置机制。网格员先行核实,村“两委”分类派单,镇级“吹哨”协调资源。通过该机制解决村东排水渠设施修复、小麦晾晒等问题35件,办结率89.4%。三是双向反馈和评价监督。办理进度实时反馈至村民手机,定期回访征求村民对办事质效的满意度。依托此模式,诉求平均办理时长缩至4.8天,满意率达97%。
宣传推广,打造“码上说”“码上办”服务品牌

推行线上线下双轨渗透策略,让“扫码办事”成为村民新习惯。一是线下“码上入户”行动。制作便携二维码凉扇、门牌贴纸一百余份,张贴于村户门口、党群中心等人流密集点,实现“抬眼可见、随手可扫”。同步开展“扫码说事日”活动,村干部现场演示操作,化解老年人数字鸿沟。二是线上“案例传播”矩阵。在村级微信群定期推送“扫码办事”成功案例,如村民通过扫码反映的蔬菜大棚排水沟堵塞问题,当日派人疏通;村民扫码反映路杆倾斜,当日完成排险。用真实故事激发参与意愿。三是积分激励制度。村民扫码转发、参与村务讨论可获积分,兑换农资产品或超市优惠,推动“被动扫码”转向“主动共建”。
洪湖村“码上说”“码上办”平台,一“码”当先,不仅连起了千家万户的心声,更铺就了乡村善治的“快车道”,也是新时期“枫桥经验”插上数字化翅膀的生动诠释。平台通过科技赋能,变“被动响应”为“主动感知”,化“群众奔波”为“信息跑腿”,有效实现了“小事不出村、矛盾就地解、服务零距离”,显著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、幸福感与安全感,为探索数字乡村治理新模式提供了“洪湖智慧”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» 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新兴镇洪湖村上线“双码”平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