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胶东在线7月20日讯七月的阳光穿过北京银行烟台分行的玻璃幕墙,落在一群佩戴“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”徽章的少年脸上。7月19日,初2023级22班的同学们带着好奇走进这家刚正式开业10余天的银行——这里没有冰冷的柜台,反倒像个藏着秘密的“成长实验室”:养老金融区的智能计算器、中医文化区的节气养生图、挂满名家画作的艺术空间,还有一场让他们重新认识“钱”的财商课,都在诉说着这场社会实践的别样意义。

第一站:在“生活博物馆”里读懂金融
“奶奶的养老金能这样规划?”在一楼养老金融与中医养生展区,李同学指着屏幕上的“人生财富曲线”小声问妈妈。不同于课本里的抽象概念,这里的每一个展项都带着生活温度:银行工作人员用“从摇篮到夕阳”的模拟演示,让家长们看懂了不同年龄段的理财逻辑;墙上铺满了《黄帝内经》养生理念,蕴含着“健康也是财富”的注解,让同学们突然明白——原来金融不止是存钱取钱,更是规划生活的智慧。


第二站:笔墨间藏着的“财富哲学”
二楼的北京画院名家画展成了意外惊喜。当《人间百味》里热气腾腾的火锅、陶罐水壶等映入眼帘,郭同学突然举手:“老师,这画里的蔬菜是不是像我们的零花钱?看起来普通,却能组合出很多可能!”这个比喻让在场的人都笑了。银行工作人员顺势讲解:“就像画家把日常变成艺术品,金钱也能通过规划变成有价值的事。”笔墨丹青间,一堂关于“价值”的课悄然展开。

第三站:在玩中学的“财商闯关”
儿童金融区里热闹非凡,“跃龙门摸高尺”前的欢呼声此起彼伏,旁边的乒乓球台和攀岩墙也聚集了不少身影。“摸高够到的高度、乒乓球颠球的个数、攀岩登高的阶数,都会换算成对应的‘运动积分’!”工作人员的话让各项游戏有了新玩法。同学们一边在运动中比拼较量,一边盘算着怎么使用这些积分……

而真正的“硬核闯关”在财商课上。当老师展示着不同年代的货币形态——从古代的贝币、铜钱,到近代的银元、纸币,再到如今的数字人民币,袁同学恍然大悟:“原来钱的样子一直在变!”老师抛出的问题更让大家陷入思考:“如果有100万元,你会怎么花?”有人说存银行,有人说投资股票,有人说捐给救助站,讨论声里,“储蓄”“投资”“公益”这些词有了具体的模样。

一张证书背后的成长密码
活动尾声,当烫金的“小小银行家”证书递到同学们手里,翟同学分享收获时说:“钱是工具,不是目的”“健康和知识比钱更重要”。姜妈妈在党建文化区看着墙上“红色金融史”的老照片,想起刚才孩子说的“要把钱花在有意义的地方”,突然读懂了这场实践的深意——比起学会理财技巧,更珍贵的是种下正确的财富观。

“我们想让银行成为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。”北京银行烟台分行营业部相关负责人望着孩子们的背影说。这家以“让城市更美好,让生活更幸福”为理念的银行,正通过“京萤计划”3.0搭建这样的平台:财商学院教方法,阅读学院拓视野,公益实践树信念。就像这次活动,没有枯燥的说教,却让孩子们在触摸、观察、思考中,悄悄完成了一次对“价值”的重新认知。
夕阳西下时,同学们带着证书和满脑子的新想法离开。或许他们还不懂复杂的金融模型,但已经明白:真正的“富有”,是懂得如何让每一分钱、每一分钟,都生长出温暖的力量。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头条资讯网_今日热点_娱乐才是你关心的时事 » 当银行变成“成长实验室” 烟台这群少年解锁了财商新技能